图书介绍

中国实用生态农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实用生态农业
  • 张尔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ISBN:7800615685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实用生态农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1

(一)生态农业及其地位1

1.什么叫生态农业1

2.中国古代的生态农业6

3.中国生态农业的历史地位16

4.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21

5.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优组合26

(二)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理论探讨29

6.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9

7.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特点32

8.建设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35

9.建设生态农业与发展商品经济46

10.农业生态经济的几个问题53

11.调整生态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系统工程建设科学化59

12.调整农业结构要遵循生态规律61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63

13.中国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前景63

14.目前中国生态农业的层次模式66

15.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向72

16.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特征76

17.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途径80

18.促进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84

19.发展生态农业——未来农业之路90

第二部分 省、市生态农业93

(一)南方地区93

1.四川省依靠科技力量发展生态农业93

2.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98

3.湖南省生态农业的模式及其前景104

4.浙江省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107

5.湖北省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应用113

6.上海市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系统115

(二)中部地区124

7.山东省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124

(三)北方地区133

8.河北省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应用133

(四)西部地区143

9.山西省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前景143

10.陕西省坚持科学指导发展生态农业146

第三部分 地、市生态农业154

(一)南方地区154

1.广州市发展山地生态农业154

2.粤西垦区发展胶园立体农业158

3.杭州市生态农业建设163

4.常德地区水面综合开发经营模式170

5.咸宁地区用生态学观点指导农业生产172

(二)北方地区182

6.吉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与措施182

(三)中部地区195

7.阜阳地区生态农业建设195

8.盐城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210

9.苏北生态农业类型及其经济效益214

(四)西部地区222

10.石河子垦区生态农业建设222

第四部分 县、市生态农业228

(一)南方地区228

1.米易县的生态农业228

2.临川县八种高效益种植方式233

3.汉寿县开发资源模式234

4.建宁县稻萍鱼立体种养235

5.仙游县发展生态农业236

6.夹江县发展生态农业237

7.吴县的生态农业模式242

8.宣城县生态农业模式243

9.南县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效和经验244

(二)中部地区253

10.阜阳市生态农业健康发展253

11.大丰县建成农业生态带255

12.长清县农牧业最佳结构布局259

13.界首县的生态农业模式262

14.涡阳县的生态农业265

15.亳州市的生态农业269

16.砀山县生态农业建设271

17.蒙城县的生态农业273

18.临颖县建设高效益农田273

19.海安县畜牧业循环利用275

20.建湖县耕地立体化经营278

21.禹城县生态农业试验区成效显著280

(三)西部地区283

22.右玉县发展多层次林业283

23.绛县的生态农业285

24.屯留县形成粮食增产小气候286

(四)北方地区288

25.迂安县发展生态农业288

26.东宁县生态农业模式290

第五部分 场、所生态农业295

(一)南方地区295

1.东风生态农场295

2.红星垦殖场经济良性循环300

3.洋淘湖农场发展立体农业302

4.南华农场发展生态农业304

5.金星农场发展胶园生态农业307

6.织篢农场发展生态小农场317

7.大通湖农场蔗油套种322

8.海安建设生态牧场324

9.西湖农场推广油瓜稻耕作制328

10.石门农垦场兴建生态农业实验区329

11.铜锣湖农场西岭管理区小麦套西瓜330

12.万盘尖茶园套绿肥331

13.沙洋农场蓖麻黄豆套种332

(二)中部地区335

14.亳州市农科所塑料大棚综合养植试验335

15.东辛农场闯出种养加结合的新路子336

(三)西部地区343

16.147团场建设生态农场344

17.127团场走生态农业之路350

18.63团场变沙漠为良田355

(四)北方地区361

19.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生态农业361

第六部分 区、乡生态农业367

(一)南方地区367

1.上林区以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367

2.步文乡推广立体种养368

3.干山乡的生态农业建设371

4.正阳乡高效益农田类型377

5.摄山乡发展粮经结合增收增益380

6.桃源乡人工生态平衡的启示381

7.“沙窝模式”养鱼法388

(二)中部地区390

8.十九里区建设生态农业带390

9.小黄乡林粮并举促进良性循环391

10.界牌乡实行林粮鱼禽综合经营393

11.何官乡以菇促农促牧394

12.羊庙乡生态农业点见成效395

13.亚父乡发挥资源优势,种养加结合396

14.王村店乡发展立体农业改善生态环境397

(三)北方地区399

15.城郊乡地膜棉田套栽西瓜399

16.沈高乡种田三层楼400

17.东台乡粮棉菜套种401

18.张庄乡玉米白菜间作402

19.城关区小麦玉米芹菜套作403

20.庞各庄乡花生西瓜间作404

第七部分 生态村406

(一)北方地区406

1.窦店村生态农业建设406

2.留民营村生态农业409

3.六合村生态农业模式414

4.苏家村果牧结合协调发展422

5.前查干村种树种草的生态效益423

(二)中部地区428

6.小张庄村生态农业建设428

7.魏楼村综合治理平衡生态436

8.沈庄村从办沼气入手建设生态农业440

9.黄庄村林药间作为主发展生态农业442

10.顺南村立体种养改善生态环境444

11.三叉村的生态农业445

12.浮山村生态农业建设的特点和前景447

13.新能源村农业生态良性循环452

14.新中村林茶果结合治山致富453

15.老龙窝村建成生态村雏型455

(三)西部地区457

16.陶庄村生态农业试点见成效457

第八部分 生态户460

(一)南方地区460

1.生态户的建设460

2.袁仁富的生态农业462

3.王开兴鱼鸭混养收益高464

4.陈梅根的藕鱼结合465

5.郭小枝的稻鱼结合466

6.周怀甫的稻鱼种结合468

7.陈美才的蝇鸡结合469

8.姚志福的菜瓜间作470

9.姜国民的林油豆结合471

10.赵壁武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472

11.陈振群的种养结合473

12.李福寿的桐粮杉结合474

13.李立新的瓜菜间作476

14.陈学义的果鱼结合477

15.章尚谦发挥生态综合效益478

16.张家方的菇稻稻结合479

(二)中部地区481

17.吕秀梅的循环种养多次增值481

18.姜廷真的瓜棉菜间作482

19.陈红霞的循环养殖效益高483

20.黄兆娣的禽猪鱼结合484

21.周开启的蒜瓜蔗套作486

22.马从武的循环利用487

23.杨国锋的立体循环利用488

24.王玉峰的种养加结合489

25.王峰种养加并举490

26.李省坤的农牧结合492

27.张杰臣的粮经结合493

28.杨延明的家庭生态农业494

29.柳桃灿以牧促农,以农促牧497

30.蕲登山的种养加结合498

31.常桂贞的农林牧结合500

32.陈少卫的菜猪沼气结合501

33.张兴建的农林牧结合503

34.谢之亮的一链三业504

(三)北方地区507

35.王京平的庭院生态农业507

36.于维胜的果菜间作508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