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
  • 崔鹏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703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80页
  • 文件大小:304MB
  • 文件页数:703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山地灾害-灾害防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5·12”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活动特点3

第1章 地震区山地灾害的类型与危害3

1.1 汶川地震概况3

1.2 地震区山地灾害的类型5

1.3 地震区山地灾害的危害17

1.4 总结35

参考文献35

第2章 地震区山地灾害分布规律37

2.1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37

2.2 崩塌滑坡分布规律39

2.3 堰塞湖分布规律48

2.4 泥石流分布规律58

2.5 总结61

参考文献62

第3章 地震区山地灾害活动特征63

3.1 震后滑坡活动特征63

3.2 震后堰塞湖活动特征69

3.3 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73

3.4 总结84

参考文献84

第4章 岩土体损伤效应及对震后山地灾害的影响87

4.1 地震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的能量方法87

4.2 汶川地震坡体损伤位移计算模型的建立96

4.3 汶川地震不同烈度区坡体损伤效应及对山地灾害的影响104

4.4 总结107

参考文献108

第5章 震后山地灾害发展趋势110

5.1 汶川地震松散固体物源量的估算110

5.2 汶川地震重灾区山地灾害发展趋势114

5.3 北川干溪沟山地灾害发展趋势118

5.4 Ⅸ度区斜坡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研究125

5.5 地震作用下土体变形破坏模式及机理研究151

5.6 Ⅷ度区震后斜坡堆积体时效变形研究158

5.7 总结173

参考文献174

第二篇 震后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179

第6章 水土耦合效应与泥石流形成机理179

6.1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典型泥石流形成调查179

6.2 震后泥石流形成机理模拟试验182

6.3 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与模拟198

6.4 总结228

参考文献228

第7章 地震区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与危险性分区方法232

7.1 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概述232

7.2 流团模型和MAC方法234

7.3 危险区计算实例238

7.4 危险性定量分区241

7.5 总结242

参考文献243

第8章 地震区山地灾害防治原则与技术体系245

8.1 地震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原则245

8.2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防治时机246

8.3 震区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标准初步分析248

8.4 总结252

参考文献252

第9章 震后潜在泥石流判识与监测预警技术253

9.1 震后成灾环境变化条件下潜在泥石流判识253

9.2 震后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278

9.3 震后泥石流临界警戒雨量282

9.4 总结288

参考文献288

第10章 震后活跃期泥石流治理新技术290

10.1 交错齿槛型泥石流排导槽290

10.2 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基础埋深计算294

10.3 泥石流排导槽最佳断面优化设计300

10.4 泥石流直墙Ⅴ形排导槽横断面优化设计305

10.5 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治理泥石流初探308

10.6 震后泥石流防治案例——金川沙耳沟泥石流治理317

10.7 总结325

参考文献325

第三篇 斜坡变形破坏机理与动力过程329

第11章 震后滑坡崩塌形成条件与机理329

11.1 震后(浅层)降雨滑坡机理及临界雨量条件329

11.2 震后暴雨型岩质滑坡起动机理337

11.3 余震荷载下典型边坡的失稳滑移机理340

11.4 震后裂缝危岩体的失稳机理与诊断方法342

11.5 总结348

参考文献348

第12章 滑坡崩塌运动模拟与潜在危险区确定350

12.1 地震滑坡危害区域预测统计模型350

12.2 典型地震滑坡危害区预测的数值分析355

12.3 总结359

参考文献360

第13章 滚石形成机理、运动模拟与潜在破坏能力评价361

13.1 地震诱发岩体崩塌的力学机理361

13.2 滚石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屈服特性367

13.3 滚石冲击损伤特性372

13.4 滚石坡面法向冲击动力响应特性374

13.5 滚石冲击碰撞恢复系数381

13.6 滚石坡面冲击回弹规律385

13.7 滚石冲击荷载下垫层材料的动力响应390

13.8 滚石对防护结构的冲击压力计算395

13.9 总结401

参考文献403

第14章 边(滑)坡加固工程抗震原理与强震带边坡支护结构设计405

14.1 边(滑)坡加固工程抗震能力及震害模式分析405

14.2 地震及余震荷载作用下抗滑桩加固边坡失稳机理408

14.3 重力式挡墙加固边坡的动力稳定与永久位移预测412

14.4 地震及余震荷载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动力响应415

14.5 土钉加固边坡的动力稳定与永久位移预测422

14.6 组合抗滑结构加固边坡的动力稳定与永久位移预测432

14.7 边(滑)坡加固工程抗震优化设计初探440

14.8 总结451

参考文献453

第15章 崩塌滚石灾害防治理论与关键技术456

15.1 滚石冲击荷载下棚洞结构动力响应456

15.2 混凝土路面在滚石冲击下的动力响应463

15.3 新型耗能减震滚石棚洞作用机理473

15.4 轻钢结构棚洞动力仿真及其优化设计480

15.5 总结493

参考文献493

第16章 震后崩塌及边(滑)坡防治工程案例495

16.1 彻底关大桥桥墩防滚石冲击工程495

16.2 映秀、卧龙公路南华隧道入口段崩塌滚石灾害防治工程500

16.3 国道G318线老虎嘴滑坡治理工程502

16.4 都汶公路豆芽坪崩塌治理工程509

16.5 总结513

参考文献513

第四篇 堰塞湖演化与应急处置技术517

第17章 堰塞湖引发的地貌演变及环境效应517

17.1 关于堰塞湖是保留(含自溃)还是拆除的讨论517

17.2 堰塞湖的稳定性分析518

17.3 稳定堰塞湖存留的环境效应527

17.4 总结538

参考文献539

第18章 堰塞湖溃决洪水演进模拟与潜在危险区确定方法542

18.1 溃决洪水分析的阶段性542

18.2 溃决洪水模拟方法543

18.3 溃决洪水实时预测方法550

18.4 潜在危险区的确定555

18.5 唐家山堰塞湖实例分析556

18.6 总结567

参考文献567

第19章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技术571

19.1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措施的讨论571

19.2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方案设计575

19.3 一种用于堰塞坝和泥石流防冲刷的人工结构体579

19.4 堰塞湖人工排泄断面优化初探583

19.5 不同横断面泄流槽的堰塞湖溃决试验585

19.6 人工结构体调控堰塞湖溃决洪峰试验593

19.7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险工程案例598

19.8 总结604

参考文献604

第五篇 汶川地震区山地灾害风险分析与制图609

第20章 地震区崩塌滑坡危险性区划与风险制图609

20.1 地震区崩塌滑坡编录数据库建设609

20.2 崩塌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估612

20.3 区域崩塌滑坡综合危险性评估618

20.4 绵远河流域崩塌滑坡综合危险性评估631

20.5 地震山地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制图635

20.6 总结639

参考文献640

第21章 泥石流风险评价642

21.1 “8·13”泥石流642

21.2 重灾区泥石流风险评价646

21.3 道路泥石流风险评价654

21.4 单沟泥石流风险评价671

21.5 总结679

参考文献679

热门推荐